艺考生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情。
比如通讯的《大海中永生》中,深情地对邓小平同志进行了缅怀和歌颂。这时候,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生前所做的一切,心中满怀深情与眷恋。我们朗诵这个作品时应采用什么样的基调?是深情的缅怀,是深情的赞颂。怎么来把握?我们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送亲人是难过的。但这篇文章,是在小平同志去世后,要撒他的骨灰,因此赞颂应该多于悲恸,我们的起调不应该太悲切。朗诵者不要在每个字上表达情感,而要用饱满的感情带出一个完整画面,带领大家进入情境中。文章后面的几个“也许”,那不是想象,而是邓小平生前非常关心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情,不要死扣在字面上,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因为大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别人就不会有共鸣,这样的朗诵,就是不成功的。去传达中原人开放的热情,让世界去聆听新世纪中国的声音和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