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2019-12-26
首页  >  播音

        概 要:有声语言传达着自身的魅力,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构成了其内部技巧,本文将论述有声语言的外部表达技巧之——重音,并着重分析重音的分类、重音的强调方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有掌握了语言表达技巧,才能更好得传情达意。

关键词:播音;有声语言;重音

播音是播音员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但绝不是个人的随意的言语活动。在对稿件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也不是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简单对应过程,播音员必须进行“有思维”的创作,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自己的话将稿件的精神实质说清楚、讲透彻。要想把每篇稿件、每期节目的目的传达正确,就需要播音员准确得运用重音技巧来展现稿件的要旨。如果一句话的重音传达错误,那整句话的意思就不明确,有时候错误的信息甚至会误导受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也将产生偏差。因此,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掌握重音的表达方法,提高传播效率、引导正确舆论。

 

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一、重音的内涵

重音是什么?很多人从字面意思上将重音理解为在有声语言中加重声音处理,这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中国播音学泰斗张颂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篇稿件,是由许多表达独立意思蕴含一定感情的语句组成的,语句中的词或词组并不处于完全并列、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有的重要些,有的次要些。对那些重要的、主要的词或词组,播音时,要着重强调一下。一边突出地、明晰地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我们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根据张颂教授给重音下的定义,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得知:重音存在的单位是语句,一句话中语句意思体现最为清楚的词和词语就是这句话的重音,语句目的不同,重音的强调也就不同;重音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重音不等于重读。

二、重音的分类

按照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可以把重音归结成十种类型:

1.并列性重音。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这些词在段落中通常是地位平等地呈现。在有声语言表达中我们需要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从而确定这次词是并列性重音。

例: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

在这句话中,有两组并列性重音,第一组是:“太阳、海、绿叶”,第二组是:“照着、奔腾怒吼、飒飒地响”。经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可以清楚得知道这句话是环境描写,也是故事发生的起始。那么经比较第二组词语必然是主要重音,一经突出就把“太阳、海、绿叶”限定在“夏天”独有的景象当中。播读中,在第一组并列性重音的地方用并列性停连的方法停顿,在第二组并列性重音的地方用符合上下文环境的语气加起强调突出,整句话的意味便展现出来了。

2.对比性重音。在对照式结构明显的句子中,通过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的比较、对照,使事物的特征表现得更突出,形象更鲜明,这时需要对比性重音。

例:骆驼很高,羊很矮。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这句话中有两个对比性重音:高、矮,说的是两种动物对于自身特点的自满和吹嘘。高、矮本身就是一组相反的字,用在句子中就是一种对比的作用。而在此句中,出现了两次高、矮的对比,经过分析,“骆驼高、羊很矮”这句话只是叙述,其中的“高、矮”并不需要强调,关键是骆驼和羊说的话中“高、矮”才是重中之重。同时在这句话中“骆驼”和“羊”是属于并列性重音。

3.呼应性重音。揭示上下文呼应关系,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一呼一应和多呼多应,又分为问答式呼应和分合式呼应。

1)问答式呼应性重音

例:他还有一个美名,叫什么呢,叫“老抱子”。

他可能有许多美名,但是这句话要突出的是“还有一个名字叫老抱子”,所以,“还”是呼,“老抱子”是应。

2)分合式呼应性重音

例: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

这句话中“他”是呼,后面的“演员、教书、电工”是应,而且“他”是领起部分,后面分别说明了他干过的职业。当然这些职业属于并列的成分。从停连的角度来说也属于分合性停连,在“他”处停,同时强调呼应性重音。

4.递进性重音。

1)连续性重音

例:竹篱的那边是两家很精巧的华美的洋房。篱畔的落叶树和长青树,都悠然自得地显出入画的青姿。平坦的淡黄的草园,修饰得浅黑的园径,就好像一副很贵重的兽毯一样敷陈在洋房的下面。

郭沫若的《亭子中间》的这一小段,是空间场景的描写,根据空间的变化,就有了连续性重音的出现。“竹篱、洋房、落叶树、长青树、草园、园径”这些重音的突出让一副立体画展现在了听众面前。

2)联珠性重音

例: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这种连珠句式的重音落在递进的词上,第二次出现的词不能称其为重音。

 

播音主持

 

5.转折性重音。转折性重音经常出现在转折复句中,通过相反方向的变化来揭示句子的精神实质。

例:我们都以为她会和从前一样,谁知这一回,她撅起嘴来生气了。

虽然句中没有出现转换性的关联词,但是很明显“谁知”之后的转折是作者的语言目的,所以“这一回”要强调。

6.肯定性重音。这里的“肯定”是作出明确判断的意思。有声语言不能单纯得看一些“是、不是”的肯定性词语而是要看整句话的语句目的。一种是要肯定“是什么”,一种是要肯定“是”还是“不是”。

例(1):不要开枪,大伯,是我。

例(2):原来他喜欢的不是你。

这两个例子中,例(1)中的重音“我”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例(2)中的重音“不是”回答了“是或不是”的问题。

7.强调性重音。“就是把句子中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或词组加以强调,以突出某种感情。”[2]但是感情色彩的浓淡程度不同,强调时所运用的重音方法、语气的方式就不同。

例:美联社报道,75000名反对堕胎者23日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克林顿总统决定取消政府对堕胎的限制。

在这则新闻当中,75000、反对、决定取消”是重音,“反对”是着重强调的展现的是示威者的内心情感,而“决定取消”运用不同的重音方式加以强调,“75000”是数字,不是新闻中的所有数字都得强调,关键是看数字是否重要,数字重音的处理方式也不是把数字“咬”得非常清楚。此新闻中,“75000”是强调人数之多,播报时放大语气即可。

8.比喻性重音。有声语言表达中把比喻性的词语作为重音加以强调。但并不是所有的比喻词都是重音,要看它是否是重点。

例: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在迷漫的雪雾中,辣椒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前程。

把一位战士在极寒中舍不得吃的“红辣椒”比作“燃烧的火炬”,展现的是军长沉痛的心情转化为无穷的力量,预示革命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9.拟声性重音。拟声性重音一般是象声词,但不是所有的象声词都是重音,要看它是否体现语句目的。表达时不必惟妙惟肖,重在传神。

例(1):夜深人静,我在荒地里走着,突然一只野鸟“扑棱”一声从杂草里飞了出来,吓得我直冒冷汗。

例(2):雨哗啦啦得下着,她搓着双手焦急地望着窗外。

例(1)中的“扑棱”要强调出来,表达当时野外的静默和“我”的内心的极度恐惧。例(2)中的“哗啦啦”不能作为重音,重音应在“焦急”二字上,展现“她”的心情。

10.反义性重音。有“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要看表达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强调反义性重音时要借助语气的配合,不能一带而过,也不能在字面上过分着力。

例:哎,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先生在《背影》这篇文章中,用人物内心和行动的刻画展现了深沉、含蓄的父爱。这句话中的重音是“聪明”,当然不是说要把“聪明”播读成“愚蠢”的意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展现出作者的忏悔和愧疚之情即可。以上列举了十种重音的类型,这十种重音不是互相隔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三、重音的表达方法

既然重音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也不是重读,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掌握重音的强调方法。重音与外部技巧的融合运用是建立在内部技巧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的。所以重音更多的是与语气、节奏等相辅相成。

1.高低强弱法。用声音高低、强弱的转换和变化来强调重音。例:一所由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塔寺庄村民筹资兴办的乡镇成人大学,明年将面对社会招生。

这个新闻导语中,我们可以用音高的变化强调“村民”,突出村民是因为这所大学不是政府筹办而是村民集资兴办的,之后的“大学”和“社会”则用加重的方法强调,显示新闻的主要信息。

2.快慢停连法。这是一种用声音的长短、急缓、停连等变化来强调重音的方法。例:十年啊,十年的流离失所,十年的卧薪尝胆,我钟雪儿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走西口》这个朗诵稿件中,钟雪儿的这句话有着情感的丰富变化。第一个“十”声音加重并较缓的说出来,展现“钟雪儿”内心的感叹和悲愤。之后的“十年的流离失所,十年的卧薪尝胆”用较快的语速连接起来,在“终于”前停顿,较慢得说出“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声音的紧连和缓、促变化再加上贴切的语气,使钟雪儿这个人物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很好得得以诠释。

3.虚实转换法。通过声音的虚实变化来强调重音。例: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这句话摘自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作者用细腻的感情写出了母爱的伟大。整篇文章的基调是低沉的、沉重的。在播读时要注意运用虚实声的变化,尤其是这句中的象声词“唰唰啦啦”,如果用虚声甚至是叹息声来展现会更好得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重音的强调方法是相互交融的,也必须和停连、语气等相互配合。因此,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创作的过程中,要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有机得融合在一起,才能传达出正确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