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老师解析——演员的角色心理

2019-12-10
首页  >  表演

  演员需要的是能激起整个天性、激起创作想象和自我感觉诸元素、激起演员本人的心理生活动力(智慧、意志、情感)的最高任务,而不需要纯理性的最高任务, 贯串动作——斯坦尼斯拉夫靳基体系术语。

  演员的角色心理,生活动力奔问演出最高任务的积极的、内在的意向,是对最高任务的执行,它把演员表演中的一切零散的元素串连起来奔向最高任务,能使演员利用有魔力的假使,活动于规定情境之中,吸引天性本身及其下意识去从事创作,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它与最高任务在“体系” 中占有重要地位,著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没有最高任务和贯串动作就没有“体系”。

 

表演

 

      创造角色性格过程中体验的一致性

       (一)情感是体验中生命的核心情感世界是人类独领的精神舞台,演员的情感创造是一个全息的流动过程,这过程中,有其不同的强度,它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孕育着不同的人物形象。情感是人类共有的有机天性,而体验正是从人的天性中吸取而来的,情感永远是体验中生命力的核心,演员的创造永远离不开情感。

  (二)移情是体验的心理基础移情的过程其实就是把主观情感客观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演员创作中的角色的情感性质是被演员赋予的。通过主体意识的活动将对象人格化为自我,移情所产生的快感是对自我内心活动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欣喜,也是演员创作中双重自我的有机融合。演员借助于本能和无意识的动作移植于角色身上,才能从情感发源地——自我情感,辐射或投射到客体的角色身上。

     (三)下意识是体验的闪光点以行动的实施去激发心理的体验,从而获得角色人物的感觉,进入到下意识创作。行动永远离不开心理活动、语言行动和形体行动。演员在摄像机镜头前或在舞台上积极的行动,然后由行动反馈到内心,从而及其角色的情感,最终完成角色的体验。下意识是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所共同需要的,下意识使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鲜活动人,闪烁着生命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