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老师浅谈——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技巧

2019-12-10
首页  >  表演

  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关于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的争论由来已久,自表演进入电影后,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历史的演进,它就力图从戏剧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找出自己独特的表呈方式及美学特征。这样终于导致二者演化成一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电影极力要摆脱剧场的正面性,戏剧式表演和剧场性陈设,电影被认为是从舞台化的停滞状态跃进到电影化的流动状态,从舞台化的人工造作跃进到电影化的自然和直截了当。而戏剧面多这种挑战,也宣称让戏剧电影化,舞台演出工业化。电影表演技巧与舞台表演技巧必有其共同的规律可循,他们内核的一种结合是两种技巧外在呈现的原动力。

 

      创作原理与技巧的一致性。

  组织行动是表演技术的基础表演从某种艺术上讲,就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电影还是舞台,都依赖于行动这一技巧。

 

表演

 

  行动是指在舞台上或镜头前组织的有既定的目的的心理行动、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的总和。

 

  斯坦尼表演体系主要是揭示人类行动的规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通过可以为意志操纵的行动,去把握不为意志操纵的心理。

 

  以行动联系演员内外部,实现以体验为基础的有意识的行动,以激发下意识的创造。这是组织行动的原理。演员创造角色的技巧究其根本就是组织行动的技巧,无论是电影演员还是舞台演员,在对这条原理的事实上是根本一致的。斯氏理论中演员以行动的实施去激发心理的体验,从而获得角色感觉,进入下意识创作,其最终目的是使创作角色的演员实现一种良好的角色感觉,去更有机的、合乎逻辑的完成角色行动。

 

  演员创造人物性格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套用一个模子,而是要求对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的典型性格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的立体放大与展现。我们讲求性格塑造,反对只演概念,因而必须积极的实施行动以创造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