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试,导演系考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时间最长的环节,跨度长达3天;同时,四试也是难度最大所占分值最高,因此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着考生是否能拿到专业合格证,以及名次的好坏。
进入四试的考生一般不超过100人,往年的数据都在80人左右。2017年导演系报考人数将近2500人,进入四试的考生只有69人(包括3名外籍考生)。而2018年的导演系四试发榜,只有64人进入四试,这个数字为历年来最低。2018年真的是当之无愧的艺考最难年!
所以能挺进四试已十分不容易。而这64个人,最终也只有15人能进入电影学院的校门。所以,进入四试的考生有且只有一个目标,拼尽浑身解数去争取前15名(小圈名词)。
四试的考试形式在招生简章体现为笔试和面试两种。笔试的考试内容是命题创作,面试为创作问题讨论和表演。在时间安排上,第1天为笔试(3个小时左右),第2天为创作问题讨论(1个小时左右),第3天为表演(全天)。
笔试的命题创作其实就是写作,文体要求一般为散文或记叙文;
命题创作的考察点主要有三个:第一,生活观察能力;第二,故事讲述能力;第三,文采。如果把这三点串成一句话,那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文采)去讲述现实生活中(生活观察)真实发生的事(故事讲述)。这句话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导演素养,在历年导演系考试中被反复考察。所以进入四试的同学要明确这种标准,尽量以真情实感其讲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但有时候的命题创作并不仅仅考写作,有时候也会如上图所示,给出一些画面素材(20个左右)和要求,然后自行构思,将这些画面拼成一个故事,同时进行一定的文字说明。这种形式在考察考生的故事构思能力同时,还考察画面组接能力,甚至蒙太奇思维。也因此,这种考试形式被广泛应运于导演系剪辑方向的四试考试中。
创作问题讨论的形式特像复试,群面,8人一组,但参与面试的老师增加了一倍,多达6、7位。如果说在复试中老师想尽可能的了解你这的人,那么四试这个环节,老师才真正想了解你的专业能力。这个时候,不要有任何保留,肚里有多少货全部都倒出来吧,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展示机会了。
但这个创作问题谈论的“问题”究竟是哪一方面的问题?怎么讨论?这些在每一年的考试中都不一样。有时候会老师会直接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各抒己见;有时候会现场给大家播放一个小短片或者广告,然后会问几个问题,那自然你需要具备一定的视听语言常识。但抛开表象谈本质,艺术感受力仍然是老师考察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问题的回答上切不可完全理性,名词满天飞,也不要空谈感受,肚里没有货。最好是由感性入手,层层递进,直达理性。这不仅是科学的专业问题分析方法,还是较为稳妥的考试方式,不仅能展现自身艺术感受能力,还能向老师展现自己在专业上的积累与学习情况。
四试的最后一项是表演,这场考试充满了仪式感。
表演考试需要一整天时间,地点通常在电影学院C楼(动画楼)。早上8点进楼,中午系里管饭,考完之前不许出楼,而考完一般也都得到下午6、7点钟了。由初试到四试,再到最后一天的表演考试,你能亲眼看到电影学院的校园由第一天充满考生的热闹,到最后的萧瑟冷清。大部分的考生都被刷掉,而此刻作为少数人的你,绝对有理由为自己自豪。
一整天的表演考试在中国高校的艺术考试中十分罕见,又加之每年只有少数考生能走到这一关,所以关于这场考试的形式与内容极少被外界所了解。因此,关于这场考试的形式多谈一些。
进入四试的考生会被要求在早8点于电影学院C楼外集合,之后带入小剧场,然后分组,每组大概8人左右,总共分成8—10组。分组结束,由志愿者(通常是电影学院在读生)带领上楼,进入指定的教室。每组一间独立的教室,同时还配有大约2位导演系的老师(答主考试时碰到的是徐浩峰老师),这两位老师的作用一方面是监督你们组,但更主要的是协助你们小组完成当日考试。
教室与老师分配完成后,接下来是考题抽签。由你组派出代表在两位老师那里抽取小纸条,上面会有诸如“多此一举”“狐假虎威”“弹尽粮绝”“监守自盗”之类的关键词。你们组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上午时间,就所抽到的考题构思并排练一个10分钟左右的集体小品,下午吃完饭后回到小剧场做汇报演出。在排练期间,两位老师会在场观察并在必要时刻给予协助,考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老师多多交流。
说到这里,大家会发现,表演考试其实相当于让你提前在导演系上一天课。这一天时间,你与同学老师朝夕相处,不仅能让老师观察出你是否适应导演系未来四年的学习方式,你也可以借此评估出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和学校。
四试表演环节的考察重点首先仍然是考生的故事构思能力,从关键词到一个故事,需要的是一组人的智慧;但与前面的故事考察不同,此时考生不是写故事,不是讲故事,而是演故事。正因呈现方式是演,所以你们的故事必须是落地的,可实现的。专业点讲,老师要考察你们对故事“假定性”的还原能力。很多同学可以写故事讲故事,但一旦落实到具体还原,顿时懵逼了。为什么?因为发现自己的故事很难被呈现出来,缺乏最基本的可操作性。故事里简单一句“他十分难过,感觉万念俱灰”,怎么落实到舞台上?显然需要具体动作,具体台词,并且通过这些达到准确的情绪表达。对故事的具体还原,是一项重要的导演功课。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小剧场的舞台上可以一目了然。
表演环节的另一个考察重点是你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群组面试,集体小品,你们既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又是兵戎相见的死敌,怎样去协调这种相爱相杀的状态?作为小组一员,怎样说服其他人采用你的故事构思?怎样分配主次角色而不引起不满?怎样让组员听从你的调度,实现你的意图?甚至怎样说服自己放下偏执去接受组员的意见?怎样利用好在场的两位老师?所以这些问题你都将在上午的排练中碰到。处理不好,将严重浪费你们的排练时间,并影响最终排练效果。一上午的排练时间听起来挺长,实际上去掉候场、分组、抽签的时间,你们的排练能从10点开始就不错了,而12点左右午饭。满打满算,你们实际上只有2个小时。若小组沟通不畅,扯皮争执就能够浪费掉1个小时,剩下的1个小时,你们还能干什么?
在这里给大家一点技巧上的具体建议。首先在早8点候场,乃至进入小剧场时千万不要腼腆,积极与排在你前后的同学熟悉认识,因为他们会与你分在同组并肩作战,提前熟悉组员能有效降低你们在排练时的陌生感;其次,在抽到考题后,大家共同用10分钟时间审题构思,这期间不要讨论说话;第三,10分钟结束后,每人用3分钟时间讲述自己构思的故事(由于考场手机没收,可利用手表计时),在讲述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插话打断,但若3分钟后故事没讲完,也必须停止并轮到下一位组员;第四,每个人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后,用10分钟时间讨论,分析优劣;第五,讨论完之后,用1分钟时间举手投票表决,票高者得胜;第六,最终优胜的故事可能是你的构思,可能是别人的构思,但无论是谁的,一旦表决结果出来,无论自己是否喜欢,少数服从多数;第七,完善这个故事,但这个完善的过程已不同于刚才大家坐在那耍嘴皮子,而是进入实际的排练,在排练中完善修改。这样一套程序走下来,需要大约45分钟时间,之后把握好时间,大约每15分钟就完整的排练一遍。记住,是完整的!在排练中出现任何错误都不要停,继续演下去,直到结束再总结修改,切忌一出错就停下重来,这样你们永远无法排出完整的故事。同时,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充分利用在场的两位老师!充分利用在场的两位老师!充分利用在场的两位老师!重说三!老师不是摆设,他们在现场的目的就是协助你们,在你们组遇到困难或者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时,赶紧求助老师。不要认为这样会暴露你们的不足,有人不用,只能暴露出你智商和情商上的不足。
上午排练结束,就是午饭时间,这是四试考试中唯一的福利。不用太期待,就是盒饭,吉野家水平。口味一般,但是管饱,一份不够再要一份,别假客气。吃饱喝足下午才有力气,吃快点,你们还可以争取半小时彩排或休息时间。
下午C楼小剧场,大幕拉开,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一组上场,一组候场,剩下的台下观摩。每组10分钟,超时会被叫停。老师观众席第一排一字排开,人手一个小本子,打分评估。往往这个时候,导演系老师倾巢出动,也会十分仔细的观察你们每个人。大戏结束,老师选谁,已心中有谱。
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所有人全部上台,按组排列,层层叠叠席地而坐。你还有最后一次发言的机会,没有特定问题,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就够了。然后拿东西解散,导演系考试至此全部结束。
9月份,会有15个人重返这个舞台。其他人,这一天终将只是一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