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编写故事的36种剧作情节模式,是20世纪初期,法国戏剧家乔治·普罗第总结列出。随着现代主义电影作品的出现,36种剧情模式无法再涵盖所有的电影剧情模式。
虽然编导故事创作的36种剧情模式是从20世纪初期之前的戏剧作品分析归纳得出,但通过研究发现,在本文百部影片中,有约占75%的影片完全遵循了36种剧情模式,而且每一种剧情模式都至少可以找到一部典型影片作为例证。当然,一部影片也可能包含多个剧情模式,而且拍摄年代越晚的影片越可能较多地采用多个剧情模式。为研究方便,文中一部影片仅选择最主要的情节模式。
1、求告(求告者 逼迫者)
《淘金记》(1925)、《关山飞渡》(1939)、《星球大战》(1977)
2、援救(不幸的人 )
《党同伐异》之“母与法”(1916)
3、复仇 (复仇者 作恶的人 )
《伊万的童年》(1962)
4、骨肉间的报复(复仇者 作恶的人 )
《狮子王》(1994)
5、捕逃者(追捕或惩罚的势力)
《筋疲力尽》(1959)、《邦尼和克莱德》(1967)、《天生杀手》(1994)
6、灾祸 (受祸人 、胜利的人 )
《鸟》(1963)、《幼儿园》(1983)《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1983)
7、不幸(不幸的人 、制约者 )
《西鹤一代女》(1952)、《活下去》(1952)、《雁南飞》(1957)、《早春二月》(1963)、《稻草人》(1983)、《末代皇帝》(1987)、《芙蓉镇》(1987)、《活着》(1994)、《钢琴师》(2002)
8、革命 (革命者 、暴行者 )
《战舰波将金号》(1925)、《母亲》(1926)、《农奴》(1963)、《黄土地》(1984)
9、壮举 (勇敢领袖 、敌人 )
《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巴顿将军》(1970)、《出租车司机》(1976)、《红高粱》(1987)
10、绑劫(被绑架者 )(绑架者 、被绑架者保护人 )
《完美世界》(1993)
11、解释(解释者 、谜 )
《公民凯恩》(1941)、《后窗》(1954)、《放大》(1967)、《对话》(1974)、《现代启示录》(1979)、《鸟人》(1984)、《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
12、取求(拒绝者 、判断者 )
《林家铺子》(1959)、《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星探》(1995)
13、骨肉间的仇视 (被恨者、互恨者 )
《呼喊与细雨》(1972)、《乱》(1985)、《野战排》(1986)
14、骨肉间的争竞 (得胜者 、被拒者 )
《高跟鞋》(1991)
15、奸杀(有奸情者 、被害者 )
《天国车站》(1984)
16、疯狂 (疯狂者 、被害者 )
《幻觉》(1979)
17、鲁莽(鲁莽者 )
《飞越疯人院》(1975)
18、无意中恋爱的罪恶(恋爱者 )
《小城之春》(1948)、《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
19、无意中伤残骨肉 (被害者 、杀人者 )
《楢山节考》(1983)
20、为了主义而牺牲自己 (牺牲者 、主义 )
A:⑴为了诺言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⑵为了种族的成功或者幸福而牺牲性命
⑶为了孝道而牺牲而牺牲生命
⑷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牺牲生命
B:⑴为了信仰而牺牲恋爱与生命
⑵为了事业而牺牲恋爱与生命
⑶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
C:⑴为了义务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D:⑴为了信仰而牺牲了自己的荣誉
21、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牺牲者 )
《神女》(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克莱默夫妇》(1979)、《楢山节考》(1983)
22、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 (恋爱者 )(对象 被牺牲者 )
《魂断威尼斯》(1971)、《卡门》(1983)、《危险的交往》(1988)
23、必须牺牲所爱的人(牺牲者 、被牺牲的所爱的人 )
《要热爱人》(1973)
24、两个不同势力的争竞(为了恋爱和女人)(两个不同势力的人 、对象 )
《野山》(1985)
25、奸淫 (两个有淫行的人 被欺骗的丈夫或妻子 )
《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
26、恋爱的罪恶(恋爱者 、被恋爱者 )
《月亮》(1979)、《蜘蛛女之吻》(1985)、《霸王别姬》(1993)
27、发现了所爱的人的不荣誉(发现者 、有过失者 )
《远山的呼唤》(1980)
28、恋爱被阻碍(两个恋爱的人 、阻碍 )
《瑞典女王》(1933)、《马路天使》(1937)、《音乐之声》(1965)、《毕业生》(1967)、《花边女工》(1976)、《愿望树》(1976)、《奇怪的女人》(1978)、《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法国中尉的女人》(1981)
29、爱恋一个仇敌(被爱恋的仇敌 )(爱他的人 、恨他的人 )
《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
30、野心(野心者 阻挡者 )
《美国往事》(1984)
31、人和神的斗争 (人 、神 )
《裸岛》(1960)、《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
32、因为错误而生的嫉妒(嫉妒者 被嫉妒者)
《似水流年》(1985)
33、错误的判断 (错误者 )(受害者 、错误原因 )
《黑炮事件》(1985)
34、悔恨(悔恨者 )(受害者 、罪恶 )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
35、骨肉重逢(寻觅者 、寻得的人 )
《金色池塘》(1981)
36、丧失所爱的人 (眼见者 死亡者)
《城南旧事》(1982)、《走出非洲》(1985)
上述影片在剧作上完全符合36种剧情模式,但并不是根据36种剧情模式创作出来的。原因是36种剧情模式是根据戏剧作品总结得出的艺术规律。
36种剧情模式是类型电影的产物,只要类型电影不消亡,它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研究的意义。它为电影学者研究这些优秀影片的情节、叙事、类型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创新的可能。编导艺考研究36剧情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熟悉、掌握36种剧情模式,最终达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