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考试写故事的技巧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是讲小说收尾的技巧,故事的开头好,发展好,但最后一个音符,最后一抹油彩,最后一个标点处理若不当,也会虎头蛇尾,归之失败,因为这不仅是作品的落脚处,还需把作品最精粹的地方展现出来,戏剧故事的知识来源于三个:一是直接的生活经历;二间接的道听途说;三从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中借鉴。
故事资料扩展:故事的定义
故事是一种能够记得住、讲得出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侧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强调通过生动的情节来刻画人物、体现主题。一篇好的故事,是能够从头至尾讲出来并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的,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标志之一。相反,小说则是个人阅读的文字文学,是要靠在阅读中享受它的美妙和韵味的。
现在我们有时还在怀疑,到底故事受不受老百姓的欢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很受欢迎!理论根据是:故事具有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具备的多功能性。老百姓对自己的子女、后代进行道德教育要用它;进行知识传授要用它,进行娱乐活动要用它,进行语言训练要用它,进行智慧培训要用它。由于它的多功能性,就标志着故事的一个特点:题材广泛,爱憎分明。什么样的题材都可以写,城市的、农村的、男人的、女人的、官场的、百姓的,只要是人们关心的,都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不管写什么,都要在作品里表明自己的爱恨情仇。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立意。然而,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读者看中的首先是情节,而不是主题。如好的武侠小说,并不以打斗为始终,而是以情作主线。故事也是如此,应以情节取胜。我们在选择稿件的实际操作中也是首先看中情节,然后再议主题的。不过,有时也会遇到相反的情况:故事的情节无可挑剔,但是看过之后让人感到很茫然,或者索然无味,不知这篇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前不久我收到一篇稿件,写的是一个镇长为了向上爬而去拥抱艾滋病患者。里面的情节写得很热闹,但是立意很模糊,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可我看中了它的情节和选材,觉得舍弃了挺可惜的。于是就给作者回复了一个邮件。请他突出写艾滋病患者如何呼唤理解和人权的心声。病人是想通过和镇长的拥抱、结婚来告诉人们,他们是应该受到尊重并能够得到真爱的。然后,她选择了自杀,她要把自己的风光告诉那些已经死去的病友们,与他们共同分享。作者按照我的意见改过之后又寄过来,我看后觉很不错,仅此一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这篇故事有了沉甸甸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