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编故事技巧:
一 . 虚实相映,追求丰厚的蕴藉之美
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需要对描写对象作直接的具体的描写,有时则需要对描写对象作间接的侧面描写。前者称为“实”,后者则称为“虚”。“实”和“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 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一般说来,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以实写为主,虚写为辅。写“实”显得厚重,写“虚”显得空灵,“虚”“实”相衬则形神兼备,既可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触可摸,又可收到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虚实巧妙地结合起来,能够使所写的事物或人物更加真实,使读者增加美的感受,同时使文章富于变化,更显得多姿多彩。这种虚实相映的写作方法,宜于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带着强烈的抒情色彩,具有较大的思想容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虚境写实。虽是虚幻之境,但宛然如画,令人信以为真,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强烈追求的思想感情。
虚实手法的运用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删弃那些次要的不必要的冗枝繁叶,从而可以节省笔墨,增大容量,更鲜明、更集中地揭示题旨,克服了刻板率直的弊病。使作品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更富有含蓄性,达到不落俗套,别出新裁,“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艺术境界。
二 . 巧设悬念,打造引人入胜的包袱
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应用此法,往往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搁置起来,暂时不把情节的结局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时候再交“底”。这就象相声艺术中常用“抖包袱”来吊听众的胃口一样。“包袱”抖好了自然就能迷住读者,使之饶有兴趣地进入你的“圈套”。这就需要精心构思,匠心独运,将故事安排得一波三折,层层相扣,象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去铺垫,一层层设置悬念。
如有一篇题目为《圈套》的文章,写的是“我”与本班的一位叫洋洋女孩吵架了,她几次要与我和好,我就是不领她的情。可她的人缘总是比我好,同学们都爱和她说话,她还总爱向别人“献殷勤”。她有时给这个讲讲语文,有时和那个侃侃英语。“我”对她不屑一顾。
有一次,她向全班同学发出邀请去参加她的生日Paty,唯独没请“我”。晚上,我家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她打给我们班阿英的,却错打到“我”家。原来他们商量准备在Paty上捉弄阿美。哼,看“我”不揭出你的狐狸尾巴。“我”飞快地闯上她家的楼,推开门。“其实,洋洋是要给你过生日。”黑妹对“我”傻笑。还没等明白过来,“我”就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被拉到了蛋糕前……
这篇文章高妙的戏剧性,主要来自它的重重悬念。洋洋主动要与“我”和好,可她过居然又不请自己,此悬念一也;而“我”的生日居然没人来给庆祝,难道“我”在班里如此“臭”吗?此二也;两个悬念还未解决,洋洋这时却又打“错”了电话,那么“我”能否“揭穿”她?此悬念三。这就更悬起了读者的心,便使之急着想知究竟,因而也就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这也就中了作者的“圈套”。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